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Cast Ronin的washer bite新解


前兩天我跟台中林老闆買了一些砂紙跟bushing,
很便宜的價格就有的東西,多少錢就自己問吧,
因為一般而言鑄造版的Ronin輪架會有很明顯的washer-bite的問題,
(至於cnc版本的會不會呢因為我沒有很多錢可以無止盡的買來玩所以也不清楚 Orz )
bushing的華司會卡到輪架的凹槽,出現很深的刻痕,
如果是完美主義的話心就很痛了,
就算不是完美主義看到莫名其妙的又沒幹嘛輪架就重傷也會很不爽,

以簡單的示意圖的話大概是這樣,
帽簷華司會稍微比bushing小一點,
因此無論怎麼擠壓也不會壓到hanger的部分,
而且因為是帽簷華司所以擾人的輪咬可以很容易控制住,
如果是原廠設定的華司竟然莫名其妙的寬度比bushing seat還要大?
這難道是一種產品價格帶的區隔嗎?



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與屏科學生們長壽路再一發

上次跟他們玩是四個月前的事情,
在高師大,
都是剛碰長板不久的熱血青年,
(真的是青年,20來歲的年紀)
技巧還有些生澀但活力驚人,
然而,四個月後每個都已經是大師級的程度了,
正心理想著大家的天賦這麼好的時候,
發現這整整一個下午,在長壽路他們完全都沒有休息,
整段爬上去,SLIDE下來,毫不間斷,
這可怕的練習量跟體能也是非常驚人阿,
不禁令人想起以前年輕時打籃球的時期,
也是打到關燈才回家,
為這澎湃的熱血也順手拍了一些影片記錄一下少年們的身影。

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阿正壽山玩板長板

阿正是平花跟Fixed Gear的高手,
雖然擁有長板因為工作因素只有晚上能玩,
所以很少機會能上山玩坡,
今天難得到壽山玩,
我順便帶了小孩來晃晃,但主要是跟朋友聊聊天,
因為阿正基礎很好一下子站煞跟手套煞的四向都會了,
這到底是什麼樣驚人的概念呢...
我一直到最近才開始又想把四向補滿,
但已經玩板五年了,五年了阿 !!!!

最近學會使用monkey toe,
一個以前很多人用但很少聽到的名詞,
就是用腳趾的位置勾住toe side的板邊做出slide,
有點類似技術板的平地toe side slide的感覺,
以前練toe side是沒用過也不知道可以用這招,
練的時候經常撲地,不是中手掌不然就是膝蓋,
不然就是slide當中定竿整個人噴出去,
突然發現有這招覺得還滿好練的嘛,
剛開始確實可以利用感受一下那個陌生的迴轉,
熟了之後還是要靠踏板面利用摩擦力來做招,
因為用monkey toe實在是太沒摩擦力了。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林老闆的topmount35修改尾端的concave

在板面的後腳位置,
粘上一個像 fender的木片已經三天了,
再怎麼樣也乾了,
更何況是用很貴的膠,
這個位置的突起高度約1.2mm~1.5mm,
加上砂紙以及原有的弧形concave賦予的落差感,
會有更明顯的感覺,
功能是用來做為提醒 [你的後腳已經到達正確位置] 的功用,
之前有貼過但只是做倒角,
砂紙貼上去之後玩沒幾下就破了,
這次再稍微修整,讓接縫處圓滑一點,
希望可以得到更平順的砂紙表面,
或是至少不要太醜。

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每天練習的達克


剛練招就是以toe side slide開始的達克,
最近也往 toe side soeed check邁進,
練習的要訣也是逐步試探,增加,並且挑戰極限,
在幾乎沒有受傷的情況下完成了練習,
極限運動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要受傷,
或是靠什麼身體上的疤痕、蟹足腫來榮耀,
不斷地挑戰自己,試探未知,
就是極限的精神。

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跟林老闆訂的topmoumt 35

前幾天問林老闆有沒有像 Earthwing Hoopty 34的下坡板,
隔沒幾分鐘老闆馬上畫了張圖給我,
說這麼切可以嗎?
樣子就像現在這張板一樣,
然後沒三天就寄到家了,
效率真是一流,
這張板的概念是純粹的 topmounts 下坡板,
只有圓弧型的凹面,兩種輪距 25.5 & 27",
wheel-well切得很深,
我裝 70mm輪子搭 Cast Ronin 墊一個 2mm的墊片,
不用說是不會輪咬的,
還沒真正的玩,
大概會先用比較滑的 freeline 輪去玩,
因為目的還是玩 freeride,
也希望能好練一點,
我可沒有那麼厲害的功夫克服這種高手板。

2015年3月13日 星期五

一個人玩滑板

一個人玩滑板並不是什麼辛苦的事情,
至少對我來說不是,
我把今天設定成自拍日,
帶了朋友借我的運動攝影機,
加上自拍棒,
(整個長樣子)
想說來錄一段整段的長壽路,
只有半小時的時間可以玩,
還要等登山客離開,
好不容易錄到整段了,
結果....沒有檔案 !!!
為什麼!
然後找到了幾個前面有錄到的,
只有一半長的影片。

錄完又練了一下,
先熟悉比較長速度的180,
今天似乎比昨天更熟稔了,
但看起來還是遜遜的,
總之就是每天玩,當成是運動。



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腳擋foot-stop的位置


腳擋 foot-stop 並不是我很在意的東西,
以前曾經是但後來就不是了,
因為我發現在concave設計的很好的板子上,
腳擋反而會影響感覺,
導致前腳力量壓得太深,
但我還是裝,因為流行
還有就是也滿好看的板子看起來比較有點豐富...之類不重要的理由,

前陣子我把 caliber 50 設定在 24.5吋的輪距,
以 topmount來說有點太窄,
以 caliber的遲緩來說還可以接受,
問題就來了在一般的腳擋位置,
這個輪距會讓腳的站位變得很侷促,
剩不到23吋可以站,

因此我把螺絲反鎖,從板底鎖上去,
螺帽套在腳檔上面,
位置則是鎖在原廠設定的最寬孔位 26.5吋上面,
輪架鎖在24.5吋的孔位上,
因此腳擋是在內側輪架孔的前一個孔位
多出了一吋的空間,

兩腳寬度在板子上變得很舒服,
缺點就是前腳整個在輪架上面,
站煞時身體不能太傾斜,
不然會整個突然噴掉,
玩幾天覺得還滿不錯的,
是個可以延用的構思,
但 caliber 我是沒有打算要再繼續玩就是了。

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又換回indeesZ(老是重複一樣的事情)

好友阿嘎年初三來高雄一起玩時,
很大方的送了我一組輪子當見面禮,
真是太開心了,很缺輪子但一直沒時間買,
因為是freeline輪結構的center-set加上巨大core,
特性很滑很好做slide,
於是害怕褲子磨破的我用了幾天的caliber 50輪架玩它,

當然,玩起來毫無疑問的好做招,
很適合嘗試新招式的輪子,,
拜這所賜,似乎站煞敢煞比較長了,
不過越玩對caliber毫無caving的厭惡感逐日加深,
大概連玩五天,肌肉痠痛跟身體的控制已經模糊到很難忍受caliber,
就決定又換回indeesZ。

今天再玩,就沒有一開始的顧慮,
一開始很怕太滑的輪子加indeesZ會飄太遠,
不過我想太多了,身體只要擺正一點就好,
站煞更好掌握了,偶爾的coleman pendy變得很自然,
今天感覺到的原理是在這種抓地力下的slide,
身體要擺更正,不要怕煞不出去後傾,
(因為它根本就是一定煞得出去)
讓腳感受到板子從地面回來的力量更多一點,
就越好掌握兩腳分佈的力道,
那麼就很容易控制在slide當中的方向,
只玩了半小時,(現在每天就只能玩半小時)
就無痛接軌了,
希望我不要過幾天又牽拖其他理由換上Ronin來玩。

補強摔破的板邊

這張是Arbor Genesis 44,
2014年版,五層楓+兩層玻璃纖維,
最上層是木紋飾板,最後噴砂,
是張很輕很輕的板,強度不錯,
我將近100kg上去也很能支撐,
還經常背著攝影器材滑它出門呢!
由於 Aero Grab Tiger Claw練得不好,
經常從很高的位置摔到板,
然後它就裂了,從玻璃纖維跟木片那層裂開,
於是我就不那麼喜歡用這張板,
因為它不只裂開,還從飾板裂開的地方割了我手兩次,
加上我本來就很討厭複材製板,就這樣冷凍起來好幾個月...

這幾天朋友說要接手這張去玩,
順便讓我幫它粘一粘,
準備了很貴但好像沒有很粘的膠,
直接把裂開的地方的木片先挖出來,
抹上膠,再擠回去,
最後用C型夾夾起來三天看看,
不知道結果如何,我覺得好像不是很有用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