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日 星期五

Road Rider 輪架裝高低桶bushing的差異

目前高桶bushing已經成為一個新流行,
特色就是綿密的回饋,
深不見底的下死點,
比以往偏高的硬度卻有靈活的彈性,
以上這些特性偏向於下坡用,
無好壞之分,跟短桶比起來,高桶更適合於下坡,
這已經是公認,
好,讓我先強調一件事情,
短桶的bushing已經發展了好幾年,
在這些設定之下所衍生的tricks也行之有年,
因此,換過來說,把高桶拿去玩以前短桶發展出的招式,
就會遇到一些困難,

這是Road Rider輪架裝雙桶的樣子,


拆掉hanger,

換上高桶,

量測差異,18.5mm

短桶連墊片一起,17mm,
兩者相差1.5mm

實裝之後差了一點但沒差多少,
因為是0 rake的輪架,
1.5mm還在pivot cup的間隙裡,
看不出差異,

實際跑了一段約1.5公里的山路,各兩趟,
因為我俗辣最高只有到40km/h就煞,
所得到的感覺是雖然高桶可以壓比較深,
而且沒有下死點的感覺,
也由於輪架的slop被高桶抵消不少,
速度感可以因此被降低,
絕對可以因此跑更快,
但是我覺得這個沒有下死點的感覺,
做站煞有點不太保險,
變成壓了板卻要收,
對腳感更精準的玩家來說,
這種程度的變化適應應該是沒問題,
不過習慣於玩不好就牽拖裝備的我,
馬上就換回原來的低桶bushing,
頓時感覺春天又回來了,
這邊單純指做招而言,
如果是為了下坡高桶確實還是提供了更安心的感覺,
但我不會下坡,
所以我的結論 0 rake 輪架還是用低桶就好了,
因為當你真的要下坡的時候你可以用其它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